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創建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學校創建于1984年,至今有38年的校齡,在長期的辦學中,學校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貴州省文明校園”、“貴州省優化管理學校”、“貴州省教育先進集體”、“貴州省少數民族體育先進集體”、“貴州省‘綠色校園’”、“貴州省射弩訓練基地”、“黔東南州教育質量顯著學校”、“黔東南州高考教學質量顯著學校”、“黔東南州教育質量督導評估先進學校”、“黔東南州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于2019年2月,被省教育廳批準為“貴州省第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支持計劃項目學校”,為把特色學校辦好,辦出水平,辦出質量,辦出品牌,辦出特色,特擬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明確辦學目標和定位,突出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彰顯特色學校”的辦學目標。我校堅持“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宗旨,傳承、弘揚“以體促德、以體增智、以體健體、以體審美”傳統,從自身特點出發,大膽探索和實踐,銳意進取,深化改革,豐富內涵,著力抓好學校體育特色建設,突現體育精神文化,形成鮮明風格,提升辦學品位,使全體教師進一步確立正確全面的教育觀,深化對審美教育、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形成以“健康生活,品質發展”為內涵的體育特色教育,最終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學校教育特色,全力推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二、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姚文明(黨委書記、校長)
副組長:周漢湘、李宏忠、曾昭華
組 員:莊宏慧、郭繁華、文仕林、何成峰、韓冬林、彭剛、全體體育老師
三、明確特色項目
經學校黨委決議,將足球、籃球、排球、田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校特色項目。
四、創建特色學校近期、中期、長期目標
(一)總體目標(2019—2030)
貫徹黨的教育與方針,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承艱苦創業、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的精神,吸收寶貴的實踐經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揮自身優勢,謀求特色發展,傳承、積淀、弘揚、升華我校體育特色項目。突破體育特色辦學思路,強化體育師資建設,加強體育陣地建設,爭創體育品牌,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形成體育訓練氛圍濃厚,讓體育特色為示范引領,辦有特色、有品質、有品牌的學校。
(二)創建特色學校近期目標(2019—2022)
體育運動是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最積極有效的手段。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體育特色項目運動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營造濃郁的校園體育特色文化,擬定學校體育特色創建的工作目標。
具體如下:
1.依托我校傳統資源優勢, 組建好學校田徑隊及其他項目梯隊,集中優勢力量加強訓練。以“普及體育運動”作為我校特色項目,使之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特色之一。組織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實施2+1拓展課程就是讓學生在課外做足了文章.課內課外兩手都要硬的做法確保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確立教學內容,建立評價體系。
3.在發展一般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加強專項素質的訓練,增強學生體質。
4.掌握體育特色運動的相關技術,初步了解各項體育競賽規則和組織競賽方法,積極組織校內切磋與交流。
5.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樹立高尚的體育道德和勇敢頑強的良好作風。
(三)創建特色學校中期目標(2022—2025)
在現代體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積極傳承與探索“體育藝術文化”,進一步開發體育特色課程,加強“體育特色文化”宣傳,加大體育項目訓練,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完善健康的教育教學生態,形成學校特色。
具體如下:
1.進一步鞏固初期所取得的成果,拓寬學?;@球、足球、排球、田徑、少數民族傳統運動項目領域,促進體育運動的普及和提高,使其成為學校工作的特色,并使其成為我校的廣泛的群眾性運動,積極打造“體育特色學校”精品,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學生和教師。
2.組織編寫體育特色項目校本教材;成立體育特色課題研究小組,進行專題研究。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能手型體育教師。
4.將體育特色項目拓展,形成體育運動學校鮮明的辦學風格,師生全員參與,學有所長,使之成為我校辦學一大亮點,擴大影響,提升素質教育的品位。
(四)創建特色學校長期目標(2025—2030)
積極貫徹課改精神,深入推廣體育教研成果,實現以籃球、足球、排球、田徑、少數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為主導的體育特色教育,發展特長,實現學校教育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學生,學校成為當地知名的特色學校。
具體如下:
1.通過體育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使全體同學人人掌握一項健康的訓練技能和特長;通過開展一系列體育興趣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通過社會反饋及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讓學生在各方面的滿意程度大大提高。
2.拓寬該運動研究領域,整合我校其它工作,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并提升為一種精神文化,使之成為我校的辦學個性,逐漸突現一種奮發進取、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的學校精神,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提高我校教育質量。
3.進一步鞏固體育特色項目普及開展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動與競賽中推向縱深發展,倡導體育精神,同時向其他學科滲透,拓寬研究領域,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4.加強特色建設課題的研究力度,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整體研究的能力與水平,營造良好的體育與文化環境。逐漸使我們的研究指向為具有持續的、恒久的、無所不在影響力的精神文化。
五、特色學校建設具體實施步驟
(一)成立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
成立以姚文明校長為組長,周漢湘副校長、李宏忠副校長、曾昭華主席為副組長的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創建特色學校建設策略,建立特色學校建設保障機制,確保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正常實施。
(二)征收土地,購買器材,加大學?;A建設
按照特色學校建設要求,向上級部門提交土地征收申請,擴建校園面積,加大學?;A建設,包括:
- 修建振華中學體育中學
- 修建綜合教學樓
- 修建學生食堂
- 修建學生宿舍
- 修建特色項目運動場
- 購買特色項目運動器材。
(三)、加大教師隊伍建設
1、按標準,3000名學生應配備體育教師20名,現有11名,三年內需招聘體育教師9名。
2、振華中學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按規定可以聘請一名外籍教練,年薪20萬元人民幣以上,三年需60萬元。
3、社會聘請教師,按要求,需聘請三名外校教師指導特色項目創建活動,每人5萬元,每年共15萬元,三年45萬元。
(四)、課程開發,編寫特色項目校本教材
1、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實行體育“專項化”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立校本教材專家小組,用心專研,編寫特色項目校本教材。
2、根據我校場地和師資情況,開設以下9個項目:男子籃球、女子籃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排球、田徑、乒乓球、羽毛球、民族傳統體育。
3、實行一年一選項制度,鼓勵學生在中學過程中學習多種運動技能,實現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技能的體藝“2+1”目標。
(五)成立運動梯隊,積極參加各級比賽
按要求,成立足球、籃球、排球、田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三級運動梯隊,明確訓練時間,制定各梯隊訓練內容與計劃。明確各梯隊的方向與目標,
校級:訓練系統化、專業化、統一化,以參加比賽拿好成績,為學校爭取榮譽為主要目標與方向;
年級:訓練系統化、專業化、分級化;以提高籃球技能水平,為校級運動隊輸送人才為主要目標與方向;
班級:訓練基礎化、簡單化,以活躍班級和校園籃球氣氛,緩解學習壓力的快樂籃球為主要目標與方向。
(六)、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
積極響應關于開展中小學生陽光操場活動的號召,進一步強化我校的體育活動,切實加強大課間的體育鍛煉,增強全校師生的身體素質。
- 以“陽光體育與全民健身同行”為活動主題,每天在下早上第二節課后進行“大課間”集體跑操活動,每生每天至少跑1200米。
- 為使大課間活動有章可循,杜絕活動開展隨意性,須制定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職責,建立常規檢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班長體育委員負責制。
(七)、開展特色社團活動
成立20個以上特色活動社團,社團負責教師需制定社團規章制度、活動計劃內容,選取社團主要骨干成員,做好社團宣傳工作。
在每周二、周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按要求開展社團活動。(開設男籃、女籃、男足、女足、田徑、羽毛球、排球、民傳、機器人、五子棋、跳棋、象棋、圍棋、3D創意設計、普通話、吉他、舞蹈、合唱、美食研究、流行音樂、書法、校農結合、壓花、陽光心理、英語思維導圖創新、法律、趣味化學、播音與主持、動漫、春禾、夢幻光影等社團)
(八)體育特色活動開展
1、每年舉辦1次全校運動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比賽)。
2、每年舉辦1次籃球班級聯賽。
3、每年舉辦1次足球班級聯賽
(九)課題研究
申辦“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課程”課題,爭取省級立項。兩年內結題。
六、特色學校建設方案保障機制
(一)領導組織保障,學校將實施以黨委書記、校長姚文明為組長的領導組織機構,形成“一把手”工程,校長親自抓落實,由體衛處具體抓活動開展的過程及內容的選擇,確定授課教師,并由授課教師具體負責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和技能形成的檢查指導。
(二)制度保障。學校引入激勵機制,完善考核及考評制度,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制定《黔東南州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學校”三年建設規劃學校特色建設保障制度》《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特色課程建設方案》《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特色課程教師特色專業發展培訓計劃》等,保證學校體育特色建設順利實施。
(三)經費投入保障。繼續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補充體育器材、設備,保證教學、訓練以及群體活動的開展。體育器材室由專人負責管理,制定體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對體育器材進行登記與合理的分類,器材分布適當、井然有序。做好運動器材、設備和運動服裝的選購工作,及時滿足體育教學發展中各種物質的需要,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教研管理保障。加強體育教師的教研能力培訓,強化科學訓練,提高教學質量,讓體育成為學??蒲械囊I示范教研組。
(五)專業教師人員保障。充實教師隊伍,特別是籃球、足球、排球、田徑重點項目的教師。
七、創建策略與措施:
(一)明確目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學校結合實際,黨委研究決策,民眾調查,在師生中進行廣泛宣傳,統一思想,創建體育特色學校。
(二)健全組織,加強培訓,完善保障體系。
1.成立學校創建領導小組,組建研究機構,制訂研究計劃。學校成立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體育組及各年級班主任等為組員的創建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創建實施計劃與工作的指導與開展。
2.建設一支有教育特色的育人隊伍。要真正創建特色學??可贁祹孜挥刑亻L的教師是遠遠不夠的,一所學校的特色很大程度上還得來源于教師的群體特色。為此我們積極貫徹“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管理理念,在為特長教師冒尖發展創設好環境外,更是加大了師資培訓的力度,組織好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篩選、優化組合,使廣大教師掌握專業技能,熟悉學校特色工作的發展和落實。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技術精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
3.分層制定措施,規范管理,加大制度建設,逐步形成常規。建立特色建設的考評與激勵機制,配套適合各年段的評價操作體系,力求體現評價的多元化。
4.加大硬件投入,構筑保障平臺。學校將在近兩年內繼續加大投入,擴建和完善操場,進一步添置必要的器材,為爭創體育特色提供有力保障,為全面鋪開而奠定基石。
(三)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1.靈活組織開展好各類活動,在活動中促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2.積極參加上級開展的各類活動比賽,爭取高層面創出佳績。
3.加強橫向聯系,與兄弟學校聯盟,促進切磋交流,共同謀求發展。
(四)以科研引路,唱響特色教育的主旋律。
1.初步構建起科研先導的管理機制。在特色創建過程中,我們將加強科學研究,成立特色建設課題研究小組,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將實踐與理論所取得的成果進一步鞏固與推廣,呈現良性循環、螺旋發展的好勢頭。
2.培養學生,造就一支只會研究、有作為、有貢獻、有特色、有聲譽的體育骨干隊伍。我們始終認為:我校的特色教育關注的不能僅僅是學生的知識與體育技能,而更應關注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與發展,否則,我們便會舍本求末,畢竟學生的精神世界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我們要把我們的校園建設成為學生心智成長的精神家園。
3.建立完善實施方案與計劃,逐步調整教學支撐教材,編寫校本教材,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造適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的教學過程。構建適合各階段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
4.從第二階段起,學校開設好課程,列入校本課程的范疇,在地方課程以及體育課程中開設好該課。使全校80%以上的同學積極參與該行列,激發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圍繞課題,開展好研討活動。學校將申報特色學校創建課題,通過對學校辦學特色進行科學論證、系統研究、反思調整,從而實現學校特色建設的目標。
(五)拓展學校自身優勢的特色項目
特色學校的創建要有優勢充分的學校特色項目,并達到水準使特色更加顯著,形成傳統才能以精帶廣,以局部帶整體,推動特色學校的全面優化。田徑運動是學校特色項目之一。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學校自身特色項目的優勢,強化制度創特色、優化陣地創特色、深化活動創特色。
1.開發運用好潛在的優勢資源。
在師生、學校中發現、挖掘、組織和運用好校內資源。同時接納、傳承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為學校的特色發展與學生的個性發展開辟廣闊的的空間,打出特色學校的生長點。
2.創建好特色學校的校園環境氛圍。
利用班級宣傳欄,建立“體育特色”專題欄目,擴大信息化建設陣營,唱響特色教育主旋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進程。我們將以網絡為傳媒,在信息輸出的同時,我們更要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動與交流中吸收、融合有效信息,促進特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同時也將通過網絡將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引發周邊學校的沖動和拉動。
加強校園田徑文化等物質文化環境的營造。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是學校特色的外在體現,是學校魅力和個性的體現。我們將通過櫥窗、板報、校園廣播站、媒體等宣傳陣地,將特有的無形之精神文化與有形之物質環境有機結合,發揮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其獨具特色的魅力。
八、對創建前景展望
1.通過傳統項目和特色建設,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較好的特色運動,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激起濃郁興趣,顯露自己的個性、特長,并有相當學生在更高層次的比賽中展示自我,推薦自我。
2.培養一批學有所長的教師,發揮其骨干示范的作用。
3.形成一整套特色創建的寶貴資源、特色資源,在學校其他科目中乃至同類學校中能推廣、借鑒、參考。相關實踐經驗與相關成果在有關刊物上發表。
4.加大輿論宣傳及校園、班級體育文化建設,以體育特色項目運動為核心的學校特色建設初具雛形。以體育特色文化精神主導校園文化的辦學個性逐步鮮明。
圍繞實現“一校一特色、一生三特長、一個不能少”的辦學目標,我們提出確立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辦好體育特色校的同時,充分利用書法、繪畫、手工、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項目,加強課程研究,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有體藝2+1特長,真正做到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學生。
特色學校的創建任重道遠,是一項長期的發展過程,但我們相信:在各界領導、專家的關心與支持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全體師生將同舟共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將會走出一條切合我校實際的體育特色創建的新路子。
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
2019年3月25日